在綿延230多公里的延榆鐵路建設線上,有一只響當當的“清澗鐵軍”青創(chuàng)團隊,他們由30位青年才俊組成,平均年齡只有25周歲,從事業(yè)務涵蓋鐵路建設技術、安全、政工等各個方面。正值青春的他們,告別繁華的城市,離開眷戀的家鄉(xiāng),扎根黃土高坡,住窯洞、咽風沙,在青澀中悄然蛻變,逐漸成長為“紅色高鐵”建設中的“多面手”和“頂梁柱”。
創(chuàng)新驅動,“青創(chuàng)”助推施工生產
“采用我們團隊研發(fā)的隧道初支成環(huán)等小工裝,隧道開挖速度比之前整體提升約20%,而且質量控制更加便利、高效?!敝需F十四局延榆鐵路項目青創(chuàng)團隊成員路天宇自豪地給觀摩團隊介紹。
延渝鐵路項目進場之初,就成立了以青年團員為基礎的“清澗鐵軍”青創(chuàng)團隊,先后在技術、安全、質量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所研發(fā)的優(yōu)化掌子面臺階上下爬梯、洞口防汛擋板、優(yōu)化逃生管道跨越仰拱等“四小四新”成果極大地解決了現場存在的一些固有難題,并被業(yè)主全線推廣應用,贏得廣泛贊譽。
“四小四新”小工裝(郭東壯攝)
可視化技術交底中心、VR安全體驗館、智能監(jiān)控中心……一座座智能化集成建筑落地,為項目施工生產不斷“科技賦能”。項目青創(chuàng)團隊堅持黨建引領,圍繞施工生產重難點問題,積極發(fā)揮青年在智能建造中的先鋒和主力軍作用。針對現場線路長、安全管控難度大等問題,項目部引入無人機巡檢,由青年團員輪流擔任“安全巡飛員”。隧道內空氣質量監(jiān)測難度大,他們在全線率先引入智能監(jiān)測機器人,實現隧道內空氣質量24小時無縫監(jiān)測,為現場施工生產撐起科技感滿滿的安全保護傘。
攻堅克難,青年彰顯實干擔當
“師父,您身體不舒服,今晚還是我來值班吧!”在該項目施工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九里山隧道1號斜井,青年技術員蔣福云主動請纓,擔任夜間值班工作。
可視化技術交底中心(郭東壯 攝)
項目黨支部、團支部高度重視“導師帶徒”工作,為每一位青年都分配了專家?guī)煾?,在項目施工全線,“一老一少”的組合隨處可見,他們亦師亦友、互幫互助、共同提升。隨著該項工作的不斷推進,項目青年們的施工經驗越來越豐富,在施工生產中逐漸成長為“頂梁柱”。
當前正值百日大干期間,延榆鐵路施工現場一片燈火通明,600余名工人奮戰(zhàn)在一線,項目團支部第一時間成立青年突擊隊,牢牢盯控在每個掌子面、墩臺、樁基施工現場,第一時間提供技術、安全等各方面保障。項目桐柏塬3號隧道、馬家溝清水河特大橋等一系列重難點工程接連突破,大干100天的施工熱潮“青”色正濃。
服務群眾,青春無悔志愿奉獻
“話說那么一天,武松抄家伙,直奔景陽岡,他心里樂呵呵。要說打虎,還是武二哥,打了虎,出了名,天下傳說……”“清澗鐵軍”青創(chuàng)團隊不僅是技術上的發(fā)明家,還個個多才多藝。在得知項目線路經過的大佛寺村準備組織“文藝下鄉(xiāng)”活動,該項目青年踴躍報名,來自天津的職工杜欣雨為當地群眾獻上了經典快板橋段《武松打虎》,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搶險救災專項行動(郭東壯 攝)
“做鐵軍接班人,筑無私奉獻魂”是該項目青年團隊始終牢記的初心和使命。8月13日,受連續(xù)強降雨影響,項目所在地清澗縣部分區(qū)域積水嚴重。隨著洪水的退去,厚厚的淤泥和被洪水損毀的生產道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確保寬州鎮(zhèn)群眾生產生活有序恢復,“清澗鐵軍”青創(chuàng)團隊迅速響應延榆高鐵工作清澗保障組和寬州鎮(zhèn)政府號召,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支持配合寬州鎮(zhèn)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先后組織青年人員20余人,出動鏟車、挖掘機等機械設備10余臺次,為寬州鎮(zhèn)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贏得當地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除此之外,“清澗鐵軍”青創(chuàng)團隊還多次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筆架山白色污染治理志愿活動,愛心走進敬老院慰問活動,愛心助考護航學子主題團日活動……項目青年團隊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企地關系更加和諧,有力助推了項目征拆、環(huán)水保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選擇黃土高原,為革命老區(qū)修筑一條便捷的紅色高鐵,我感到自豪驕傲,我將繼續(xù)堅守自己崗位,為延榆鐵路早日建成通車貢獻青春力量。”該項目團員何耀星表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