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總覺得大山很遙遠,直到來到四川九綿高速工地,著實被那巍峨的高山、潔白的云朵、湛藍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深深地吸引住了。與繁華的大城市不同,這里多了一份安寧自由。那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高山,常常讓人感覺如仙境一般,如詩如畫。但也正是這連綿不絕的高山,阻礙了與外面世界的聯系。
項目部打掃衛(wèi)生的胡阿姨是當地人,與她閑聊后我得知,這里四面環(huán)山,平地極少,當地群眾多居住在半山腰或者山頂,想要進城看病或者辦事,只能走那纏纏繞繞的盤山公路。
駕駛小車在山腰環(huán)行,眼見著白云在腳下升騰,平日里開車徐行在路上,十分考驗汽車司機的技術。而到了每年的雨雪季節(jié),原本就狹窄險峻的盤山公路,就變成了司機的噩夢。雨季時節(jié),巨石會隨著洪水沖進山路,橫在路面中央。入冬之后,厚厚的冰雪凝結在路上,連人都站不穩(wěn)。
我曾經以為,每一條平坦的道路,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福利”。來到九綿高速工地這兩年,我逐漸改變了這種想法。我逐漸意識到,每一次通暢出行的背后,凝結了多少人的世代祈望。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項目部與當地開展黨建共建活動,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組織文藝匯演,我們邀請了當地村民們一起參加。當《鐵道兵志在四方》的歌聲響起時,他們載歌載舞,難掩激動之情。我從他們眼里看到了渴望,那種渴望對于他們來說,是翻越大山的希望,是走出大山的方向,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干部李三牛幾乎是眼含熱淚地說,“高速公路建成后,不僅讓我們擺脫了無高速的現狀,還幫助我們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
也是從那一刻起,我深知作為建設者,我們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我們承載的是當地群眾“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的美好憧憬,讓他們走出大山,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希望高速早日通車,這樣我們下山的路程就更近了。以前需要8小時才能到山下,通車后只需4小時就能到達了。”看著胡阿姨激動地拉著我的手時,我才明白,這一抹“鐵建藍”奮斗的意義所在。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